close

美國死亡學專傢之死揭秘:最終讓死亡選擇自己



當然,他沒有自殺,這名用一生來研究選擇死亡的人的心理學傢最終讓死亡選擇瞭自己。今年5月15日,這位90歲高齡,疾病纏身的老人,被稱為“美國自殺學之父”的施耐德曼(Edwin Shneidman)在位於洛杉磯的傢中去世。他最有名的一句話是“生命中你惟一不用做的一件事就是死亡,堅持到底,它就會為你而做。”

1 慰問信引發自殺研究

施耐德曼是烏克蘭猶太移民的兒子。小時候,他就喜歡讀《大不列顛百科全書》,當時他還不知道,40多年後,這本書中將有長達7頁的內容來自自己的研究。16歲時,他考入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,念的都是心理學。

1949年,年輕的施耐德曼正在佈萊特伍德的一傢醫院做精神病實習研究,這時,主任給瞭他一個任務:給兩位自殺的退役老兵的遺孀寫慰問信。這個任務讓從沒接觸過自殺的施耐德曼決定研究這兩個臨床案例。

他來到洛杉磯的驗屍辦公室,昏暗的地下室裡,佈滿瞭灰塵,充斥著摩托機油的味道。在這裡的死亡檔案中,他看到瞭洛城所有自殺者的記錄,其中包括幾百份的遺書。按照原計劃,他隻會在這裡工作兩小時,可結果他呆瞭一整天。從此,自殺學成瞭施耐德曼的研究方向。他總是說,“沒有人必須死亡,死亡是可以為你而做的。”

此前,他從未見過自殺筆記。職業本能告訴他,如果要做研究,就不能直接閱讀這些東西,因為偏見會侵占研究者的頭腦中。隨後,他和後來的著名心理學傢法佈羅(Norman Farberow)一起開始收集自殺者和非自殺者的筆記,在未知作者身份和意圖的情況下對這些筆記進行分析,很快便正確地辨別出瞭哪些筆記是來自真正的自殺意圖者。

施耐德曼在此後的20年中,一直在使用一個自己發明的詞匯“心理疼痛”(psychache),用以描繪病人在心理受挫後產生的無法忍受的心理痛楚。“很多沒有自殺的人都存在心理疼痛,但沒有一個自殺者不帶著巨大的心理疼痛的。”他說。

2 對死者“心理驗屍”

上世紀50年代,他和法佈羅、萊特曼(Litman)醫生組建瞭洛杉磯自殺幹預中心,一面進行自殺研究,一面開展自殺預防工作。他還組建瞭美國自殺學協會,並成為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第一位死亡學教授。

有一天,一位母親來到施耐德曼面前哭訴自己兒子亞瑟的自殺過程。她給瞭施耐德曼一份11頁的遺書。“請幫我理解我兒子亞瑟的死亡。”母親懇求道。

亞瑟並非精神病患者。事實上,施耐德曼早已打破瞭此前人們認為自殺者一定精神不正常的看法。他的研究表明,隻有15%的自殺者才存在精神問題。亞瑟自殺當天曾和父親共進早餐,詢問過能否貸款,還幫一個朋友修好瞭汽車警報。同時,他也繼續寫自殺筆記,策劃自己的死亡。這令施耐德曼感到不解:“一個人怎會在準備結束自己生命時,如此積極地介入到生活中?”此外,亞瑟生前大部分時間都很抑鬱,但為什麼偏偏選擇一個特定的周末結束自己生命呢?

施耐德曼認為,使用生物學、藥物學的知識來防止自殺意圖是遠遠不夠的,在采訪過包括亞瑟母親在內的多位死者傢屬之後,他提出應該對自殺者進行“心理驗屍”:在亞瑟的案例中,他小時候父母的離異、和母親關系的疏遠等等很多因素都最終促成瞭他的舉動。

施耐德曼也發現,自殺者產生自殺企圖的時間較短暫,采取積極的幹預措施是會有效的。萊特曼醫生曾表示,他們的自殺幹預中心成立30年來,洛杉磯的自殺率減少瞭一半。這個機構在“心理驗屍”的方法下,做瞭大量的對死者傢屬的采訪、日記等其他文獻的記錄,以期對每一位逝去者的心理進行分析。

他們最有名的一個案例便是瑪麗蓮 夢露之死。1962年她服用過量安眠藥死亡之後,中心負責對其進行“心理驗屍”,瞭解到她曾經兩次自殺未遂,在她事業成功後卻極度抑鬱,經過分析,他們的報告正式指出夢露之死“很可能是自殺”。自殺幹預中心因這一結論名動全美。

3 制藥業讓除油煙機他很無奈

1966年,施耐德曼成為美國精神衛生局自殺預防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學傢。在他離開洛杉磯自殺預防中心之後的3年裡,全美的自殺預防中心從15傢發展到超過100傢。

但上世紀70年代後,隨著美國醫療體系自由主義傾向的出現,施耐德曼的工作變得越來越艱難。他的全國自殺預防項目因經費等問題而中止。打給自殺預防中心的求助電話也減少瞭,人們開始更多地依賴藥物幹預和神經研究。制藥商似乎成瞭預防自殺的救星,不斷出現的新的安定藥、抗抑鬱劑等等占據瞭市場,似乎吃瞭這些藥,就可以有效防止自殺。

人們更關心吃哪種藥更快更有效,而不去思考個人生活中到底癥油煙分離機結在哪兒。施耐德曼隻能用寫書等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幹預理念。他一生寫瞭20本書,不少讀者認為他的書像小說一樣好看,又不乏堅實的科學依據。1973年,他的《人之死》入選美國國傢圖書獎。

施耐德曼曾說,自殺是個復雜的隱患,社會學傢認為自殺率與戰爭或失業等有關,精神分析學傢認為自殺是一種內向的暴力行為,精神病專傢認為自殺與生物化學的不平衡有關系,但他認為沒有一種說到點子上,自殺和所有這些原因都有關,而且更復雜。他始終強調兩個簡單的問題:“什麼讓你受傷瞭?”“我可以如何幫助你?”憑著這兩個問題,施耐德曼堅持從患者的生活背景出發,分析個人歷史,積極進行對癥幹預。他甚至著文分析,什麼樣的死亡是“好的死亡”。一些評論者指出,他本人的死為其他人樹立瞭榜樣。

8年前,施耐德曼的伴侶突然死於心臟病,此後他又疾病纏身。但他在今年早些時候接受《洛杉磯時報》采訪時說,自己有很強烈的想活下去的願望。“我會死的,低下頭相信這點,我也會死的,不過,我會‘活’在我的孩子中,我的DNA中,我的書中,我的名譽中。”

靜電除油煙機價格 鏈接

“創始人”的離去

●邁克爾 拉塞爾(Michael Russell)

被稱為“抗煙鬥士”的英國精神病學傢和公共衛生科學傢拉塞爾近日心臟病突發去世,享年77歲。在上世紀60年代之前,人們已經掌握瞭大量吸煙有害健康的證據,但是,很少有人能明確說出為何人們這麼喜歡吸煙。長期以來,人們一直以為這和生活習慣有關。

盧梭1988年遞交瞭報告《尼古拉癮》(Nicotine Addiction),第一次明確正式地指出,尼古拉才是造成人們對吸煙上癮的罪魁禍首,人們吸煙是典型的藥物依賴癥狀。

盧梭在倫敦成長為一名精神病專傢,並選擇瞭吸煙作為研究論文。他在1971年時就總結出藥物尼古丁是吸煙習慣的幕後動力。此後,他終其一生都在為抗爭煙草政策,幫助人們接受戒煙治療而努力,他被認為是推廣戒煙治療的第一人,但他更有名的還是非藥理性幹預戒煙的研究,尼古丁口香糖、顧問制度等方式如今已被廣泛運動到各類治療結構。

●佈萊爾 高德溫(Brian Goodwin)

加拿大理論生物學奠基人高德溫近日去世,享年78歲。他常說的一句話是“演化像跳舞,不會哪兒都去,它隻是在尋找可能的地方。”因為他,生物學界出現瞭一門新的分支:理論生物學,即用數學和物理的方式來理解生物學。近年來他又成為整體科學的倡導者,認為自然界中,情感和本能與理性分析起到一樣的作用,倡導科學與人文學科應結合起來研究。

曾在加拿大學習生物學,在牛津學習數學的高德溫創立瞭新的生物學研究理念,不同於達爾文強調沖突和競爭,新的理念認為生存隻是“尋找你想變成你自己的地方”,很多幸存下來的生物並未比淘汰掉的生物更先進。他的思想直接促成瞭後來“結構主義”生物學的出現。本版編譯/本報記者 金煜

[責任編輯:ariesliu]


本日可多參與公眾事務,將自己的意見與興趣結合,提供同好們做參考,讓歡樂的氣氛添加一些趣味性...[詳細]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AUGI SPORTS|重機車靴|重機車靴推薦|重機專用車靴|重機防摔鞋|重機防摔鞋推薦|重機防摔鞋

AUGI SPORTS|augisports|racing boots|urban boots|motorcycle boots

一川抽水肥清理行|台中抽水肥|台中市抽水肥|台中抽水肥推薦|台中抽水肥價格|台中水肥清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zt163y8o0 的頭像
    pzt163y8o0

    韓國人不太高

    pzt163y8o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